現如今,先進的供應鏈管理主要集中于應用倉儲管理系統(tǒng),實現成品輸出過程的自動化。越來越多的制造業(yè)管理者認識到:在整個制造過程中,將同樣的倉儲管理系統(tǒng)應用于原材料輸入的高效與精確管理(也即生產物流),可以取得巨大的收益。
畢竟,供應鏈常常被定義為:企業(yè)規(guī)模運營時,資源的輸入、輸出流動。物流是供應鏈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,它通過計劃、實施與控制貨物、服務以及相關信息的流動和儲存,使其從供應商一端到達消費另一端,以此滿足消費者需要。生產物流控制著漸進式的各個階段,開始于原材料從供應商的輸入運輸,然后到達轉運工具上配送和消耗,直至最終成為成品。
正確運用信息技術
物流信息技術應用,可以按照它們不同的實施目標及其在供應鏈過程中的作用,進行分解。典型的執(zhí)行軟件領域,存在著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(tǒng)層面間的功能性鴻溝。導致這種鴻溝的原因是:用來控制資源使其從原材料儲存到消耗的ERP、MRP和MES的應用,只具備有限的功能。問題是,能超越它們而運行于制造環(huán)境中嗎?答案是完全可以。
要考察是否是合適的生產物流技術,重要的是要分析設計這些應用技術的目的,即初是為了解決什么基本問題。計劃解決方案如ERP,設計為財務和其他管理系統(tǒng),在批量交易模式中運行。然而,它卻不適合物流的實時性。
執(zhí)行解決方案,是任務導向型的解決方案,其執(zhí)行是基于商業(yè)的實時條件、約束和重點。
很多公司在生產運營中發(fā)現了各種不同層次的物料流復雜性,因此他們采用各種方法以期更好地控制和監(jiān)督原材料流動。不管采用什么方式,隨著生產環(huán)境越來越復雜,應用單一信息技術的弊端,在低效的運作流程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。這些低效生產,正是由于信息技術與所處環(huán)境不一致所造成的。
諸如ERP、MES等信息技術,可以并已經應用來滿足生產廠商的物料流需求,但這些信息技術在復雜物料流過程中,并不能有效發(fā)揮作用。而供應鏈執(zhí)行解決方案,非常適合解決復雜的物料流工作。
因此,為了解決相關問題,你的下一步工作包括:記錄現存的生產物流操作和物料流速率;定義出當前低效過程和未來增長以及擴張引起的生產過程的變化;評估回報以及判斷新信息技術應用的必要性;獲得管理層對實施產品物流解決方案的財務支持;從組織層面上,選擇一個滿足企業(yè)當前和未來物流需要的方案。
將分散的技術綜合起來
倉庫中物料的運作可以通過對目前倉庫系統(tǒng)的升級或投資新技術來加以改善。
經濟現實和競爭現實要求以少庫存,少的空間,少的勞力,且又不能犧牲客戶服務來對材料進行處理、搬運、存儲、保護以及控制。從長遠來講,倉儲或配送工業(yè)的成功和物料處理是息息相關的,其中物料處理設備和系統(tǒng)扮演重要角色。